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
产后必修课|生完第1周,妈妈们要关注哪些事?

发布日期:2020-11-15 10:58 浏览次数:

经历漫长的怀胎十月,宝宝终于出生了,妈妈们辛苦了!经历完怀孕和生产,现在妈妈们需要好好休养身体。

生完后的 6 周就是所谓的“月子期”,是产后恢复的重要时期。在“产后必修课”这一系列的文章中,我们会给妈妈们盘点最近每周在身体恢复、饮食营养、母乳喂养等方面需要注意什么,帮助大家更顺利地度过月子期。下面一起来看看产后第 1 周的注意事项吧。

身体恢复

产后会有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,以及一些不适症状,注意做好伤口护理、应对不适就行。

子宫恢复

生完后妈妈们的肚子可能还是会一阵一阵地痛,跟发动前差不多,在给宝宝喂奶时更加明显。别担心,这是产后宫缩痛,是子宫为了止血和恢复到孕前状态进行收缩引起的。一般不用做特殊处理,持续 2~3 天就自己好了。

妈妈们可能还会在下腹部摸到一个硬的、圆球状包块,这其实是还没恢复好的子宫。宝宝出生后,子宫会慢慢恢复,一般到产后 6 周左右才能恢复到怀孕前大小。

应对褥汗

生完之后会特别爱出汗,晚上睡觉和早上醒来的时候尤其明显。这种现象叫做褥汗,是产后皮肤代谢旺盛导致的,是一种正常现象,而不是所谓的“产后体虚”。

注意多喝水,给身体补充水分,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掉,避免感冒。如果天气热,注意开窗通风,夏天可以开电风扇或空调,避免中暑。

排恶露

产后你还会经历排恶露,具体来说,就是子宫蜕膜脱落,和血液等一起经阴道排出体外,这是子宫恢复的一个过程。刚开始的时候,一般是鲜红色,3~4 天之后,颜色转成淡红色。

注意做好私处清洁,像来大姨妈时一样护理就好。多让宝宝吸奶,产后及时下床活动,都有利于恶露排出

及时排尿

产后第 1 周,尿量会增多,这是因为孕期滞留在体内的水分会在产后排出体外。但是产后因为伤口疼痛、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时间长、麻醉等影响,容易出现排尿困难。所以,产后 4 小时内要尽早排尿。如果生孩子时接了导尿管,拔掉导尿管之后也要尽早排尿。

可以定时排尿,比如每 2 小时就去一下厕所。如果排尿困难,可以通过按摩、热敷、热水冲洗外阴等方式帮助排尿,预防尿液滞留。

预防便秘和痔疮

产后比较容易出现便秘和痔疮,要注意预防。

建议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,比如粗粮、蔬菜、水果等,每天喝水 1500~2000ml,白开水、柠檬水和淡蜂蜜水都不错。产后能下床活动后,在室内多走走。此外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每天早上起床后和饭后 2 小时内是肠道最活跃的时间段,这时候可以去蹲一蹲。

缓解产后耻骨痛

有些妈妈可能会出现耻骨疼痛,也就是骨盆前方隐隐作痛,腰背部、大腿中间及腿部也会酸痛,严重的甚至走路、翻身都困难。这跟孕期激素变化导致韧带松弛、分娩时造成韧带拉伤等有关。不用太担心,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疼痛和帮助恢复:

首先,要多卧床休息,减少活动,这是最主要的方法。建议睡硬板床,最好左侧卧。可能长时间躺着有些无聊,照顾宝宝也不太方便,但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恢复,需要多些耐心,家人也要尽量帮忙照顾宝宝。

其次,还可以绑骨盆带。耻骨是构成骨盆的骨头之一,绑上骨盆带可以限制骨盆局部的活动,这样有利于恢复。不过要注意,绑骨盆带的方法得咨询医生。绑在正确的位置、保持合适的松紧度,才能既起到限制骨盆活动的作用,同时又不影响下肢的活动及血液循环。

如果痛得厉害,影响休息,可以请医生帮忙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。此外,还可以咨询医生,是否要做局部封闭、红外线理疗等。

一般通过上面这些方法,耻骨痛就可以逐渐恢复。具体要多久恢复因人而异,总的来说,绝大多数妈妈生完宝宝 6 个月内都会完全恢复。

注意伤口护理

如果有会阴伤口或剖宫产伤口,要好好护理,帮助伤口愈合:

会阴伤口:让私处保持干净和干燥,每天勤换卫生巾,用温水清洗外阴,最好每次大便后都清洗一下,清洗后用纸巾或毛巾蘸干。坐着或躺着时,把身体重心偏向没有伤口的那侧,减少伤口污染和受压。

剖宫产伤口:伤口愈合前要注意保持干燥,如果覆盖伤口的纱布掉了,不用担心,伤口愈合状况良好的话,不盖纱布也是可以的。穿宽松的裤子,避免勒到伤口。如果遇到咳嗽、打喷嚏、大笑等情况,用手捂住一下腹部,避免牵拉伤口。

下床活动

产后不能一直卧床,适当活动有利于身体恢复:

顺产妈妈一般产后当天就可以下床轻缓地活动,第二天就可以在室内随意活动。

剖宫产妈妈一般产后第二天可以由家人帮助下床轻缓活动,之后慢慢恢复正常活动。

饮食营养

刚生完时

顺产妈妈生完后可以吃东西,但是建议先吃些流食或清淡的半流食,比如汤、粥等,慢慢恢复正常饮食。

剖宫产妈妈做完手术 6 小时内需要禁食,医生会用葡萄糖输液,给妈妈们提供身体所需的热量。如果觉得口渴,可以用棉签或勺子沾点水润湿嘴唇,缓解一下。

做完手术 6 小时后,可以吃流质食物,比如喝水、喝汤等。注意不要喝牛奶或豆浆,这两种食物容易引起腹胀。等肛门排气后,可以先吃半流质食物,比如粥、煮得比较烂的面片面条等,如果吃完不会觉得肚子胀,可以再过渡到正常饮食。

月子期

产后要注意均衡饮食,把主食、鱼肉蛋奶、蔬菜、水果等各类食物搭配着吃,保证营养全面。口味要清淡一些,不要喝太浓、太油腻的汤,以免堵奶。

可以在亲宝宝 APP 的“食谱”板块中查看月子餐食谱,作为参考。

母乳喂养

尽早开奶

产后要尽早开奶,让宝宝吮吸乳头,这样可以刺激妈妈分泌乳汁,之后哺乳会更顺利。

开奶后要多亲喂宝宝,约每隔 2~3 小时喂一次奶,每天达到 8~12 次。注意用两侧乳房轮流喂奶,让宝宝把一侧完全吸空之后再换另一侧,如果他已经喝饱了,可以用吸奶器及时将对侧乳房奶水吸出,排空乳房,这样有助于两侧乳房都能持续健康地分泌乳汁。

产后 7 天内分泌的乳汁被称为初乳,颜色偏黄,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,非常适合给宝宝吃。

注意哺乳和含乳姿势

不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乳方式不但会导致宝宝吃不到奶水,还会引起妈妈乳头疼痛、甚至乳头被吸破引起皲裂等。

正确的哺乳姿势:让宝宝身体朝向妈妈,脸朝向乳房,肚子紧贴妈妈的肚子,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。

正确的含乳姿势:用乳头碰触宝宝嘴巴周围,让他张开嘴巴。当他把嘴巴张到最大的时候,让他的下巴碰到乳房,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。

应对哺乳过程中的一些问题

乳头皲裂

新手妈妈的乳头比较娇嫩,宝宝用力吸吮后容易破损,形成裂口,喂奶的时候会疼痛难忍。

可以在喂奶前先用热毛巾湿敷,然后按摩乳房刺激乳汁分泌,再挤出少量奶水,这样乳晕会变软,宝宝就容易含住乳头及乳晕了。

优先选择没受伤或受伤较轻的一侧乳房进行哺乳,也可以让宝宝在两侧乳房轮流吸奶,减轻对同一侧乳头的刺激。

注意使用前面说的正确姿势来喂奶。

喂奶结束后,挤出一点奶水涂在乳头及乳晕上,轻轻拍干,这样可以促进乳头愈合。

乳头凹陷

其他事项

应对产后情绪不良

有些妈妈在生完宝宝后的两周左右,可能没有那么高兴,反而心情不太好,比如有时会无缘无故想哭,容易激动、生气、焦虑,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宝宝等。

不用太过担心,也别急着打上“产后抑郁”的标签。这种情况很常见,医学上称为“产后情绪不良”或“产后忧郁”,是一种暂时性的情绪不稳定,一般几天内或 1~2 周内不需要任何治疗就会好转。

当出现这种情况,妈妈们可以和家人、朋友沟通,也可以和别的有生育经验的妈妈聊一聊,交流经验,缓解心理压力。家人们要尽量多关心和陪伴产后妈妈,尤其是爸爸们,多陪自己的妻子聊聊天,经常抱抱亲亲她,鼓励她,跟她一起照顾宝宝,一起适应生活上的各种变化,携手度过这段特殊时期。

既要恢复身体,又要照顾宝宝,这段时间可能会比较辛苦。别太担心,身体会逐渐复原,妈妈们也会慢慢适应产后的生活,一切都会越来越好。

QQ咨询
关注展会官微
联系电话
182 0111 8607
返回顶部